欢迎光临mobile28365-365!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村庄的灵光

mobile28365-365 www.1000yee.com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2日

   山岭,梯田,山路,小桥,溪水,庄稼,秋草,牛羊,房屋,太阳,月光,炊烟,村民……

  锣鼓,唢呐,乡戏,嫁妆,高跷,秧歌,对联,窗花,鞋垫,赶牛调,舞龙狮,弯把犁,土地庙……

  这些村庄里熟悉而亲切的景物,散发出纯正缠绵的自然与文化光泽。悠闲地咀嚼着满口幸福的村庄,让人魂牵梦萦,让你我在不经意间捡拾到唐诗宋词中那婉约清纯、恬静舒适的意境,散发着温暖人心、人性的魅力与灵光。

  我的故乡那个小山村,坐落在沂蒙山区东部的岭膀上,东、西、北部三面环山。我小时候,村庄四周那茂密的树林,既是树木和牲畜饲料的生长地,又是百鸟和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村庄的夜幕蓝得透明,点缀着一轮圆圆的皓月和一片贼亮的眨眼睛的星星,家家透出昏黄的灯火,飘散着淡淡的酒香和菜香。脚步声,说笑声,喊嗓声,狗吠声,碰杯声,婴儿啼哭声,集体上演温馨优美的村庄协奏曲……

  田埂蜿蜒缠绵,篱笆斜斜疏疏,草垛圆满敦厚。

  记忆中,村头的大槐树下,几位驼背的老人吧嗒着长长的旱烟袋,坐成夕阳下一道苍凉古老的黑剪影。他们的身后是整齐却高矮不等的柴草堆,上面披挂着破旧的蓑衣和苇笠。身旁搁着生锈的犁耙,还有带有斑斑点点泥迹的锄头。

  在村庄,随时可以听见清脆的溪流声和播种、收获的歌谣,夜幕时分母亲急切地呼唤孩童声;看见吹吹打打的娶亲队伍和悲天恸地的送葬行列,农夫咧着大嘴的微笑和眼噙浑浊的泪花与无奈。

  留恋村庄,不是因为我生长在农村,我的亲人都是农民,而是我拥有充实欢乐的童年,那个曾经满身泥巴和草屑,在土地上滚爬摸打、学会面对风雨的童年。想起这些,胸口便涌动幸福与感动。大自然和村庄恩赐我很多,我却把村庄贴心暖肺的关怀与眷恋带进了喧嚣的城市。

  我坚信,在亘古不变的传统耕作方式面前,任何语言都苍白,任何描述都无力。我的脑海里时常闪现这样一个画面:皮肤黝黑的农夫,佝偻着腰,迎着正在升起的朝阳开始耕作,步履蹒跚在空旷的山地上。刚刚翻过的黑油油的鲜土上,留下一行沉重的深脚印。

  当扁担压得肩膀生痛,当插秧累得腰酸背痛,当劳作双手磨出血泡时,你往往难以陶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脱离尘俗的悠闲,而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有了真切感受,会觉得繁重的劳动其实不浪漫,细皮嫩肉的手掌在磨砺中长出老茧是痛苦的。我们凝望无垠的田野,领略绿油油的麦浪,观赏海一般金黄的油菜花,的确能感受一份诗意,那是自然的力量,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人类的杰作。但经营这份美丽靠的是艰辛的付出。秋收季节,场院上机器在脱粒,山道在运输沉甸甸的丰收,整个村庄都在喜悦地抖动,深夜合奏起甜美的鼾睡声。

  土地和家园是乡亲们灵魂的永久住所。站在村头向远处眺望,在沟壑纵横的山套里,住着许多炊烟牵挂的人家。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在这熟悉的村庄里生存、生活几十年,留下生命神秘的遗传和互为亲人的缘分。土地与农民生死不离,庄稼一茬茬地播种收割,农民在一茬茬地轮回。有人站起来,有人倒下,墓地已挤满,不小心会碰到谁的院墙和饭桌。站在山顶喊一声爷爷、奶奶,山谷里会响起久久的回声。许久以来,农民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土地,在这广袤而干瘦的土地上,农民一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典生活,他们辛劳地耕种,用那执着与沉重,支撑着城市膨胀的浮华与欲望。

  村庄是人类生命的图腾,简陋却更具内涵和质感,原始却自然真实,贫瘠却纯粹安谧,承载和创造着农业文明史。现代工业文明正在更新农耕文明和传统道德的栅栏,更替田园牧歌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村庄里的路,有宽,有窄,有牛羊吃草行走的羊肠小路,有拉运庄稼粮食的沙土路,有通向集镇的柏油路,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心路。每天你怎么想、到哪里去、干一件什么事、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何时返回……这都是自己的事,尽是安稳富足的平凡生活。

  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卷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长卷,一次次被季节摊开,甚至被无数次描摹;就像刻在灵魂深处的经书,一次次被亲情和愿望反复翻阅和咀嚼。一缕风,一朵云,一滴露,都闪动灵光,蕴含淡然的乡愁。心有千结,情有万缕。唯独乡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断。宽厚和仁慈的土地,凝结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即使被踩在脚下,也依然坚韧博爱。这就是土地的秉性和品格。

  一个人最幸福、最感人的时刻,就是思故乡、忆村庄和童年的时刻,对于游子来讲,这种想念更真切、更深刻、更幸福。唇齿相依的城乡血肉交融,城市人享受眼前的现代生活,思绪却时常萦绕农村那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蓦然回首,发现一棵树、一条狗、一眼井、一座破庙, 包括挂不上嘴的逸闻趣事原来都那么珍贵,青山绿水涵养着刻骨的乡愁,拴系着生命的根脉。

  乡村情结依然盘扎在我的心坎上,像开春的白杨树蓬勃向上。建筑、服饰、饮食、传统习俗这些与泥土血脉相连、气息相通的乡村文化符号,放射出生命与命运的灵光。静心俯首这朴素原始的村庄,耳际传来报春鸟轻轻的鸣唱, 养心暖人,亲切悠长……

厉彦林

厉彦林作为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作家,著述颇丰,深受中外读者喜爱!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