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mobile28365-365!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看那荒山改变了模样

mobile28365-365 www.1000yee.com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0日

——九江市加快农业综合开发纪实

聂 聪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瑞昌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只见园区道路纵横交错,宽敞笔直;田块规整连片,渠系顺畅;一幢幢温控大棚内蔬果、花卉等作物生机盎然,长势正旺。这是九江市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该市转变思路、创新举措、主动作为,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近1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实施产业化发展项目160个,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驱动,产业开发,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该市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逐年增长的资金规模优势,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发展潜力,大力推进产业开发,实现了从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到推进产业量质齐升的转型升级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种养、收购、储运、加工等产业链各环节重点扶持、连续扶持,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和集聚。同时,找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定位,坚持优势产业发展到哪里,扶持项目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围绕产业壮龙头、扶持龙头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修水县宁红集团在14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龙头带动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扶持下,高标准打造了集茶叶加工、科研、观摩于一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并扩建茶叶基地5500亩,产品外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的实施不仅助推了宁红集团发展壮大,还有效带动了茶叶产业大发展。2015年宁红茶荣获中国茶最高奖项——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和金骆驼奖。

围绕生猪、食用菌产业发展,该市积极开展信贷担保基金试点工作, 为农民合作社、大户和企业等担保贷款近2亿元,帮助博莱、仙客来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了融资和发展难题。如今,仙客来生物科技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十大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仙客来”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博莱农业集团发展成为集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生物制品生产与研发、生猪屠宰加工、肉类食品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

积极落实九江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一虾一蟹”水产和城郊蔬菜产业的部署。今年,都昌县蔬菜产业和九江县虾稻产业通过严格论证和层层筛选,成功立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两类项目结合创新试点工作,每个试点项目获得财政扶持资金2800万元。通过对多个关联的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全产业链式扶持,有望2-3年把设施蔬菜和虾蟹养殖产业打造为全省的亮点。

示范带动,集约开发,推进园区发展壮大

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兴起来”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积极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生力军作用,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产业融合的试验区。

该市农业综合开发系统按照“一县一园”的发展思路,以优势产业基地为载体,通过完善基地水、电、路和农技推广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市11个开发县(市)累计建设粮棉油、蚕桑、水果、蔬菜、茶叶、水产等优势产业基地20余万亩,打造了修水万亩宁红茶、武宁万亩山核桃和香榧、都昌万亩水产、永修万亩优质水稻等一批产业示范园。

努力破解园区建设资金瓶颈难题,在积极向上争资争项的同时,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向园区集聚,不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2014年,成功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落户瑞昌,获得63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这是历年来九江市单体财政投资最大的农业项目。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下,整合土地整理、公路交通、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近一亿元投入园区开发。通过近三年的建设,一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功能拓展、集聚高效、绿色安全、生态田园型的现代园区初见雏形。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园区完善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吸引了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落户兴业,现已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和观光休闲产业基地8000余亩,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该市还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元开发”的思路,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搭好发展平台,吸引企业在项目区投资兴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永修县虬津镇交通便利,田地连片,却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众多农业企业投资的脚步,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看到农业综合开发对沙洲荒坡地进行综合治理,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香港宏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抢抓良机,投资1.2亿元建设宏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和设施蔬菜规模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园区不断壮大,产业面积发展到2.5万亩,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

流转促动,效益开发,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针对前些年部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成后经营分散、土地撂荒、效益不高的问题,九江市坚持以“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积极推行“先开发后流转”、“先流转后开发”和依托示范园区促流转等一系列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昔日无人问津的荒草滩、望天丘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为高产田,成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争相承包的“香饽饽”。近年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土地流转率都在90%以上,亩均租金比开发前提高了300多元,已发展成全市农业项目土地流转的示范区、样板区和带动区。

为确保项目区效益,九江市充分做好项目区建设前期工作,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关,集中连片面积未达到要求的不予立项。建设过程中,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标准对田水路林山进行综合治理,尽可能多地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都昌县连续三年在蔡岭镇项目区建设高标准农田9800亩实施水稻、蔬菜及水果种植,95%以上的土地均实现流转,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项目区亩均粮食产量比开发前提高了600斤,规模化经营效益充分显现。

该市还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产业化发展项目有机结合,坚持把产业化项目选点与土地规模效益挂钩,对条件好、管理优、流转意愿强的大户进行优先、重点扶持,鼓励其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流转土地生产经营,很好解决了项目区土地流转问题。江西省“庄稼人”粮食有限公司连续三年通过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的扶持,在永修县立新乡项目区流转稻田9000亩开展规模化经营,已发展成为了一家集种植、收购、加工、储藏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今年,九江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直接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试点工作,扶持新型经营主体8家,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11万亩。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农民合作社、大户、龙头企业等作为主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流转项目区土地,将成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新亮点